发布: Admin
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工农业活动增多,导致污水排放量大幅上升。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2021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1369.6亿元。2022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1500.1亿元,同比增长4.36%。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加快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2015年,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水十条”在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各部门持续推出相关政策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价费机制、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污水处理行业规模快速上升。“十四五期间,污水处理重点任务在于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二、水处理剂产业发展情况
水处理剂用于提供化学解决方案以改善水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防止水系统腐蚀以及抑制微生物生长。近年来呈现出品种多样化、市场需求大、环保政策影响显著的特点。中国水处理剂作为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上游,经历了从引进技术到国产化,再到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在水处理剂的生产技术和性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种类超过100种,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产品出口海外。近年来我国水处理剂行业市场规模逐渐增长,2021年,我国水处理剂行业市场规模为381.5亿元,2022年、2023年水处理剂行业市场规模达分别为414亿元、446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490亿元,同比增长9.8%。
近几年,我国水处理剂需求量旺盛,行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水处理剂包括,如絮凝剂、缓蚀剂、杀菌剂、PH调节剂等。
在我国水处理剂行业细分市场份额占比中,絮凝剂市场份额占比为23.4%;缓蚀剂市场份额占比为19.1%;杀菌剂市场份额占比为17.6%;pH调节剂市场份额占比为14.2%;阻垢剂市场份额占比为6.9%;其他水处理剂市场份额占比总额为18.8%。其中,缓蚀剂及阻垢剂主要用于防止水管道和设备的腐蚀和结垢,絮凝剂则有助于水中悬浮物的凝聚和沉降。
三、水处理剂的主要需求方向
污水处理剂行业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三氯化磷、亚磷酸、叔胺等基础化工产品供应商,属于基础化工行业,基础化工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剂企业的采购成本。
水处理剂下游为污水处理应用,终端需求主要为电力、石化、冶金、矿业、造纸等行业,下游行业对污水处理剂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其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污水处理剂行业未来的发展。水处理剂应用领域按照终端客户水处理的对象和方式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工业水处理、市政与饮用水处理、污水与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1、工业水处理:我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89.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6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72%。随着中国国内工业化工、煤炭、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各类工业园区工程项目逐步推进,中国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上升趋势。
工业用水处理水处理剂主要运用在循环水冷却系统和工业锅炉水中。循环水冷却系统使用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清洗剂和预膜剂等药剂,以保持水质和系统效率。工业锅炉水处理主要采用锅外和锅内水处理方法,使用缓蚀阻垢剂、除氧剂、降碱剂、离子交换剂、再生剂、软化剂、碱度调节剂和清垢剂等,以维护锅炉性能和延长设备寿命。
2、市政及饮用水处理:2023年中国居民生活用水量为909.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5.4%,同比增长4.1亿立方米。为满足国家标准,需要添加水处理化学品,包括控制藻类、絮凝去除悬浮固体、软化水质、控制腐蚀和消毒等环节,常用的药剂有杀菌灭藻剂、絮凝剂和缓蚀剂。
3、污水和废水处理:2021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1369.6亿元,2022年增至1437.4亿元,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4.7%。
为防止环境污染,需要清除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这通常需要综合多种处理方法,使用絮凝剂、污泥脱水剂、消泡剂、螯合剂和脱色剂等药剂,以实现水质的净化。
4、海水淡化:2020年海水淡化规模165万吨/日上升2023年的252万吨/日,年复合增长率15.2%。至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蒸馏法和膜法成为主流。膜法中,为减少膜结垢,需添加阻垢缓释剂、清洁剂、絮凝剂和阻垢分散剂等。蒸馏法中,为减少锅垢,通过预处理加入聚磷酸盐、有机磷酸和膦基聚羧酸等,以软化水质和防止水垢形成。
四、行业竞争格局
水处理剂行业存在多方面的壁垒,包括技术研发、环保政策监管、原材料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以及客户忠诚度等。
中国水处理剂市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议价能力较弱,但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企业在特定领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企业通过价格、产品差异化和渠道策略竞争。
五、未来挑战及创新发展方向
中国水处理剂行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技术与服务经验丰富,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规模大,质量满足国内外需求。尽管部分产品技术国际领先,但行业发展受到环保压力增大、城市化进程、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的推动,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技术标准认证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整体仍有提升空间。根据市场预期,预计2024-2030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为5%-6%,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580亿元。未来,工业水处理领域将重点研发环保型水处理剂,以满足环保需求。
创新是推动水处理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绿色化则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在水处理领域中,符合环保要求的低磷、无氮、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害、成本低廉的绿色水处理剂,将成为主流的研究方向。当前阻垢剂与缓蚀剂在绿色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絮凝剂作为主要且用量多的药剂,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大绿色化研究力度。如在开发过程中利用天然产物如农业、林业产品作为原料,并采用W/W乳液聚合技术,实现生产和使用的绿色化,避免二次污染。
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多元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对吸附架桥、吸附电中和、聚合物-颗粒物表面络合物形成的耗散絮凝等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新型高效环保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多元复合絮凝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多元复合水处理剂因一剂多效的特性而受到关注。例如,聚硅酸与铝盐复合絮凝剂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结合了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具有混凝效果好、成本低、处理后水中残留铝量低等优点。此外,聚卤代醇噻啉季铵盐絮凝剂具有强大的絮凝能力,特别适用于选矿作业中的矿石与水分离,还具有杀菌和缓释作用。多元复合水处理剂的一剂多效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和应用开发。
纳米材料和微生物絮凝剂是新型高效水处理剂的代表。纳米材料因其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在水处理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例如,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降解毒害有机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无毒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的独特性质,与其他絮凝剂相比,具有易于固液分离、形成沉淀物少、易被微生物降解、无毒无害、实用性强等优点。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较为广泛,一些研究者尝试将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计未来水处理剂品种将更加丰富,性能将不断提升。